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您的位置: 首页 > 会员专区 > 协会简介

关闭此页
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持续推动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特检协会六届四次理事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发布时间 : 2022-12-16       [浏览次数: ]

 

坚定信心,勇毅前行

持续推动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检协会六届四次理事工作报告

中国特检协会理事长 刘三江

2022年12月15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协会常务理事会向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理事审议,请各位监事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协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紧紧围绕协会宗旨和年度工作目标,团结协作、扎实工作,较好完成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克服困难,全力做好政府支撑。

今年,新版检验机构核准规则、检测机构核准规则、检验人员考核规则颁布实施,机构核准和人员考核工作面临新旧过渡期,此外,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反复不断,人员考核等聚焦性活动仍然不能正常开展,各项工作困难重重。为此,协会竭尽全力,克服困难,较好完成各项政府支撑工作。

1.人员考核工作。

一是新考规起草及宣贯在总局特种设备局指导下,组织召开各类研讨会20余次,圆满完成2022版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的制定工作,参与新考规实施意见起草,负责考试机构管理规范、实操考试实施指南等标准的起草,组织召开考试机构工作会和新考规在线宣贯活动。二是完成考试命题工作根据考试计划,调集专家200人次,完成28个考试项目的命题工作;为配合新考规实施,于9月下旬针对新版考试大纲要求,集中组织行业专家对相关试卷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保证后续考试顺利进行。三是推广机考化工作。以去年试点为基础,今年在检验人员考试工作中全面采取机考化方式,在济南、长沙、太原、重庆和贵阳等地设置考点,首次大规模以机考化方式进行统考。与传统纸笔考试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弊、泄题、漏题等安全风险。四是严格考试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准考证打印制度,考场平均参考率达95%以上,有效杜绝了考试行政资源的浪费;严格考试流程、强化考官培训,严格考场纪律和违规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疫情防控、人员组织、考点设置、资源调配、考试监督等相关工作环节进行了周密策划和细致准备,较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截止目前,完成6个检验师共计6000人次和7个无损检测员4000人次的考试工作。

2.执业公示工作。

一是优化公示程序。对执业公示与查询系统功能进行调整。取消纸质资料邮寄,缩短了办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增加证书到期提醒功能,方便广大用人单位和执业人员办理换证手续。二是强化信息核验。在对执业人办理执业公示和变更执业公示过程中,增加了短信验证环节,杜绝虚假公示,切实维护和保障了执业人权益。三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办理过程着重于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数据,构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执业全过程、动态化和高效能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共计办理60479人次执业公示,其中变更12870人次。

3.鉴定评审工作。

一是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根据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范围的调整,积极拓展省一级鉴定评审业务, 2022年度承接并开展了市场监管总局、北京、上海(含浦东新区)、天津、浙江、江苏、内蒙古、山西(含山西综改区)、陕西、新疆建设兵团、重庆、海南、江西和辽宁等地方的鉴定评审工作。二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修订。根据新版核准规则要求,修订评审指南、作业指导书等文件147个。根据北京市局、上海市局的相关要求,编制了专项评审指南。开展远程评审5次。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鉴定评审110家。

4.监督抽查工作。

一是积极拓宽展服务范围,今年虽然疫情影响较大,各省市在监督检查方面普遍压缩支出,但经过不懈努力,仍然承担了总局、北京市、安徽省、山西省、青岛市、河北省、大连市等省市委托的监督抽查工作;二是拓宽业务类型。今年协会首次直接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委托,承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质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工作。三是建立和完善了协会特种设备监督抽查制度建设,形成了系统的、全面的、合理的特种设备监督检查管理体系,可满足八大类特种设备生产单位以及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充装单位、考试机构、鉴定评审机构等单位的监督检查需求。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获证单位监督抽查423家,完成检验工作质量抽查1800台,完成检验报告考评225份。

(二)创新方式,积极做好行业服务工作。

1.推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成功举办无损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2022年7月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2022年度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年会暨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同期还举办了无损检测工委会委员会议、首届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装备国际展等活动。本次展会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聚焦特检行业需求,开展仪器装备展览、新技术论坛、特协甄选、研发机构和生产销售企业座谈会等系列活动;通过协会微信视频号进行公开直播,方便大家云上观展、在线听报告;特协甄选在行业内首次开启直播带货先例,探索了一种新模式;共有43家厂商现场参展,7家单位在新技术论坛做报告,21家单位参与特协甄选活动,18家单位参与了座谈交流会;在西宁现场,共计400多名参会代表现场参观与交流,在线上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超过8000人次。二是成立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组。为协调推动解决无损检测辐射安全有关难题,经多方沟通协调,由来自环保和交通监管部门以及探伤机生产、放射源运输、检测机构等相关企业的专家,共同成立专门的辐射安全与防护工作组,旨在解决移动探伤源采购、运输、使用备案等方面的难题,引导行业企业提升辐射安全意识,落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推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的持续健康发展。三无损检测云平台上线服务。历时2年多时间,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云平台于今年6月成功上线,截止目前,云平台共有单位用户165家,其中正式用户74家、试用用户91家,注册个人账户5026人。四发布行业调研报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调研报告(2021)》于2022年5月正式发布。全国385家机构参与调研,占全国机构总数的61.2%;报告包括6部分共47个主题,内容全面详实,首次对新技术应用情况进行调研,为无损检测机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2.做好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线上培训。按照疫情管控要求,今年仅有7-9月3个月可举办线下活动,为应对疫情对协会的不利影响,积极转战线上培训,全年累计举办各类线上培训宣贯9次,累计参加人数3000多人。二是开展质量体系专项培训。为配合新版核准规则实施,进一步促进特检机构质量管理能力提升、有效规避检验责任风险,经过长期精心筹划准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特检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员暨质量管理专项培训5期,累计1800余人参加培训,受到行业广泛好评。三是积极拓展新型培训业务。根据行业需求,开展RBI、起重机械安全评估等新技术培训,策划了合于使用评价、导波检测等培训课程;根据国家管网建设需要,与中石油管道科学研究院、管网集团(徐州)管道检验检测有限公司联合举办AUT检测与能力评价活动。四是成功举办无损检测技能大赛。历时两年的精心筹备,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中科创新杯”(无损检测员)职业技能竞赛在武汉市成功举办。此次竞赛汇聚全国25个省的132支队伍,共400余人参赛,参赛人数为历届之最;其中,检验机构首次参赛、射线底片评定首次采用电脑阅片方式、比赛过程首次在线直播成为本届大赛的新亮点,在线直播累计浏览量超过2.5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竞赛的影响力,取得良好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还策划了金相检验、安全阀校验技能竞赛,目前正在报名,欢迎大家积极参加。五是策划开展能力验证活动。在总结去年行业能力比对活动经验基础上,策划了工业管道、起重机械、常压容器检验能力验证活动,目前已报名243支队伍,受疫情影响该活动推迟到2023年举办。

3.科技评价与团标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组织完成了第五届“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奖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有效申报项目106项,评出获奖项目41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1项。目前,已完成评选、公示和材料上报等各项工作。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协会科技评价的作用,今年加大科技成果评价业务宣传推广。截止到11月底,组织完成了22项成果鉴定工作,得到了委托方的认可与好评。三是推动各团标工作组规范运行及新工作组的建设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会议及微信群强化沟通协调,不断优化规范各团标工作组的日常管理;推动成立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电站锅炉和常压容器三个标准化工作组。四是做好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敦促在研标准工作进度,及时开展立项、征求意见、报批、发布和出版工作。本年度新增团标立项12项、征求意见9项;批准出版《在役聚乙烯燃气管道检验与评价》《在役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验技术规范》等9项行业急需的团体标准。五是发挥团标优势,服务行业考试管理。针对“新考规”检验员资格许可下放后,各地实操考试过程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团标委分别召开了承压和机电类检验标准化工作组联席会,研究制定检验员实操考试团体标准,为各地的检验员考试提供参考。

4.积极开展行业技术交流活动。

一是成功举办公用(燃气)管道检验检测及完整性管理技术研讨会。根据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的需求,为推动燃气管道检验检测、完整性管理技术进步和技术应用,提升燃气管道本质安全水平,保障燃气管道安全运行,协会压力管道检验工作委员会于8月份在重庆举办2022年公用(燃气)管道检验检测及完整性管理技术研讨会,来自燃气相关单位200余名代表参会。

二是举办首届特种设备信息与智能技术创新发展论坛。为加强特种设备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行业交流,帮助会员单位解决信息化、智能化方面的有关问题,协会成立了信息与智能化工作委员会,并于9月份在青岛成功举办首届“特种设备信息与智能化创新发展论坛”。本次论坛以“创新引领、数据启航、智能特检、智慧监管”为主题,围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与智能技术在特种设备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运维管理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进行研讨交流,来自全国50余家单位的100余位代表参会。

三是举办首届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检测新技术论坛。为提升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质量,规范行业自律,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增进行业交流,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危化品常压容器本质安全水平,协会成立了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工作委员会,并于9月份在南京成功召开了首届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检测新技术论坛。与会专家围绕危化品常压容器安全管理、检验检测、法规体系、本质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罐区火灾智能防控技术等主题进行研讨,来自危化品常压容器设计、建造、使用单位以及检验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等单位的300多名代表参会。

四是举办首届“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与创新发展”学术会议。为搭建特种设备安全治理领域分享交流平台,研讨特种设备行业改革与发展,推动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会政策与法律工作委员会经过2年的精心筹备,成功举办了首届“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与创新发展” 学术会议,围绕特种设备行业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以软科学研究为重点征文,共收到论文 150 余篇,录用合格论文 120 篇,并委托专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论文集。受疫情影响,本次会议于12月初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1.7万人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5.持续开展行业公益活动。

一是开展扶贫帮扶活动。为持续支持甘肃礼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2022年协会向礼县红十字会捐款7.75万元。二是设立法律援助与服务公益平台为有效缓解特种设备领域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协会法工委牵头设立“特种设备法律援助与服务公益平台”,汇集行业内外法学专家和技术专家,通过热线电话、咨询邮箱等方式为行业内的事故纠纷、责任纠纷、经济纠纷提供免费法律事务咨询和服务。平台成立的相关信息通过中国特检院上报总局,并被中办采纳,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三是继续开展公益宣传。特协公益直播活动自开播以来得到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2022年共计开展电梯检验、常压储罐检验、无损检测新技术、新版检验人员考规、特种设备法律责任等5个系列25场直播活动,观看超过6万人次,其中新版人员考规在线宣贯观看量达2.1万人次。四是开通特检人才网。为更好服务行业,畅通人才供需渠道,满足会员单位日益增长的人才招聘需求,搭建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才网”,并于5月正式上线,为会员单位与求职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服务。目前网站单位注册668家,发布了432个职位,个人注册用户1235个。

(三)党建引领,加强内部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

1.持续加强党支部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质量攻坚三年行动。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质量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制定了协会党建工作质量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持续开展了党建质量攻坚行动。以 “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为抓手,采取学习原文原著、支部书记讲党课、实地参观、观看教育影片等形式,聚焦“两个维护”,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二是由支部书记为牵头人对照党章和有关党内法规制度,开展党建自查自改活动。三认真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学习活动。

2.持续加强内部治理

一是根据协会及秘书处的业务发展,重新调整了秘书处下设业务部门设置及员工职责,强化培训业务的拓展力度。二是着眼于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增设信息与智能化工作委员会、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工作委员会等两个分支机构。三是抓好人才培养,年内引入专业人才4名,为秘书处注入新的活力。四是完善内部管理,制修订《协会员工薪酬管理制度(试行)》《协会证书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内部管理文件,持续强化内部规范管理。

3. 持续提升会员服务能力。

一是以提升会员满意度、获得感为目标。研究制定了协会会员权益清单,不断拓展会务服务项目,增强会员服务能力。截至11月底,本年度协会吸纳新会员80家,协会会员单位总数已达1012家。二是切实解决会员困难。年内接到2家会员单位对检验责任险及人员险理赔过程中的援助申请,秘书处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沟通协调,为会员单位争取380万元赔付。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疫情对各行各业都造成严重冲击,对协会工作影响更大。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协会秘书处主动担当、大胆创新,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和自身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果,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总局特种设备局关心支持和各理事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思路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立足百年辉煌、擘画发展蓝图、领航复兴伟业的一次历史性盛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施质量强国战略”“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我们要结合实际深入领会二十大精神,坚守保安全促发展的事业初心使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担当作为,推动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技术保障服务。

2023年,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扎实开展促进行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特检行业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为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行业智慧和力量。明年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支撑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一是按照《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积极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重点做好检验检测机构核准与生产单位许可的鉴定评审,以及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等政府委托业务;二继续做好证后监督抽查工作。紧密围绕落实生产和使用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承接各级监察机构委托的证后监督抽查、检验质量抽查、鉴定评审和电梯维保质量抽查等技术服务项目。

(二)持续推动特检科技创新。

一是成立协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联合特种设备科技协作平台及压力管道检验、检测技术应用与评价、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等工作委员会,定期组织各类检验检测技术交流、技术论坛,促进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二是研究制定《中国特检协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探索设立中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创新项目,支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新技术和特种设备安全治理软课题研究。三与国家管网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联合,试点开展管道内检测器性能测试与验证,推动管道内检测新技术、新设备创新发展和工程示范应用,解决困扰管道内检测行业的实际问题。四是推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引导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智能化水平;鼓励瞄准检验检测重大需求,推进构建行业基础数据库平台,协作研发风险评估、结构仿真、完整性评价等检验评价软件;推动逐步建立检验检测报告在线查询及验证信息公示平台,支撑特种设备信用监管、智慧监管。

(三)持续推动特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落实特种设备检验和检测人员考核规则,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检验检测人员考核机制,建设检验检测人员考核题库和平台,确保检验检测人员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才队伍。二是不断推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技术能力提升,开展继续教育、专项培训、专题研讨、技术讲座、能力验证、技术比武等活动,提升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效能,探索建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实际操作考核和能力验证基地,做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炼;搭建在线学习平台,持续推出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四是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特检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四)持续推动特检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和品牌建设。

一是推动行业自律及诚信体系建设,结合信用监管要求,研究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行为,提升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质量。二是支持鼓励无损检测工委员会及各区域联席会发挥自律监督作用,引导无损检测机构守法经营、诚信检测、规范服务,提高无损检测行业自律水平;探索开展电梯检测机构的行业自律机制研究与建设。三是成立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提升中国特检行业国际影响力,支持鼓励特检机构“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等海外检测检测项目,共同打造“中国特检”国际品牌。

(五)持续推动内部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协会的日常工作中,更好地组织、引导、团结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协会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二是持续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加强内部工作管理机制的建设,不断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自主办会、民主决策。完善协会管理体系。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不断优化完善管理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规范运行。三是增强核心实力。加强考试题库、培训教材、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建设管理力度,形成动态管理机制;健全专家管理制度,实现专家遴选、培养和评价的科学管理机制,加速选拔培养中青年专家。

同志们!新的一年,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团结一心、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严守安全底线,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础,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户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和平里支行

账  号:110060224018010003152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6号四层

邮编:100029       E-MAIL:casei@casei.org.cn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10-59068824

京ICP备1405374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53号

微信公众号

CASEI-CAS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