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您的位置: 首页 > 会员专区 > 协会简介

关闭此页
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推动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特检协会六届五次理事工作报告

来源: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发布时间 : 2023-12-07       [浏览次数: ]

深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推动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特检协会六届五次理事工作报告

中国特检协会秘书长 张华

2023年12月6日

各位理事、同志们:

受理事长委托,现在我代表协会常务理事会向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理事审议,请各位监事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协会宗旨和年度工作目标,凝心聚力、勤勉工作、认真履职,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谨负责,尽心尽力做好政府支撑工作。

1.人员考核工作。

一是全面推行机考。在去年检验人员理论考试机考化的基础上,今年在无损检测人员理论考试中推行机考,实现了由总局发证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理论考试全部机考化的目标。二是严格命题保密。按照总局要求,进一步加强考试命题保密管理,在每次考试前1周左右,组织专家封闭命题,考试结束前对专家实施封闭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漏题风险。三是考试成绩自动上传。考试结束后,自动上传考试成绩,5个工作日内公布考试成绩,降低了出错率,缩短了成绩公布时间。四是提升参考率。在前两年准考证打印管理基础上,增加短信提醒,严格执行凭准考证考试的要求。2023年检验师平均参考率达到97%以上,无损检测人员平均参考率达到85%以上,最大限度的控制了考试资源浪费。五是启动高检师考试工作。根据总局特种设备局有关工作安排,于11月初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对高检师的考试方式、命题形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于近期举办第一期高检师考试活动。六是首次承担内蒙古自治区的检验人员和无损检测人员的考试工作。截止目前,累计完成总局委托的检验人员考试19起次、8673人次,无损检测人员考试48起次、13637人次;累计完成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委托的检验、检测人员考试共计16次、2230人次。

2.执业公示工作。

一是加强人员执业公示管理。在执业机构办理执业公示手续时,增加对姓名、身份证和手机号码三要素的核验,以确保执业人员的身份信息准确无误。二是优化执业变更公示办理程序。在执业人办理执业公示和变更执业公示过程中,增加了本人短信验证、原单位系统在线确认环节,以避免执业冲突和重复。三是配合开展专项整治。根据总局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和电梯安全筑底三年行动有关部署,开展对气瓶检验机构、压力管道检验机构、电梯检测机构持续满足核准条件的排查工作,将不能持续满足核准条件的机构上报总局特种设备局进行调查处理。四是开展虚假执业公示问题排查。于9月1日发布通知在全行业对持证人实际工作单位与执业公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进行自查,配合总局试点运用社保大数据,对重点人员社保缴纳情况进行对比排查,对重复缴纳社保并虚假执业的问题予以打击。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执业公示101106人次,其中追加执业公示72012人次,完成初始执业公示14190人次,公示变更14904人次。

3.鉴定评审工作。

一是继续拓展业务范围。根据许可范围的调整,积极拓展省级鉴定评审业务,2023年累计投标23次,签约鉴定评审合同15家,承接了总局、北京、上海(含浦东新区)、天津、浙江、江苏、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建设兵团、重庆、海南和辽宁等地的鉴定评审工作。二是完善评审细则。按照各地发证机关对评审工作的具体要求,组织鉴定评审工作会议10多次,线下沟通百余次,形成了符合各地要求的评审作业文件,编制了鉴定评审工作手册。三是开发鉴定评审业务系统。随着许可工作的调整,原有鉴定评审业务管理系统已不再适用,为此重新开发了鉴定评审业务管理系统(目前正在试用),在提高评审工作效率的同时,可实现对鉴定评审业务的全流程监控,最大限度降低鉴定评审过程中的廉政风险。四是加强鉴定评审人员管理。根据总局和有关省局要求,及时开展鉴定评审人员行风教育和继续教育,完成评审专家信息重新入库,不断加强对鉴定评审人员的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总局委托评审13家、省局委托评审236家。

4.监督抽查工作。

一是持续开展政府委托监督抽查工作。今年承担了北京市、山东省、河北省、青岛市等地的13个监督抽查或检验质量抽查项目。二是主动拓展第三方审查服务。根据会员单位质量提升需要,主动沟通对接,先后承接了海南特检所、大连锅检院、广西特检院、长春市特检中心等6家机构的质量体系第三方审查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了获证单位监督抽查170家,检验工作质量抽查1810台,以及检验报告考评192份。

5.政策理论研究。

一是开展安全技术规范修订。在总局特种设备局指导下,开展《特种设备型式试验机构核准规则》《<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核准规则>第1号修改单》和《<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试规则>第1号修改单》的起草工作。二是召开改革圆桌会。根据总局特种设备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安排,于6月份在北京召开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改革圆桌会议,聚焦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改革、检验供给模式与检验检测方式创新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促进了行业改革经验交流。三是研究进一步加强机构和人员监督管理的措施。于9月在北京召开工作会,对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检验检测人员监督管理的经验做法进行交流讨论,启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的监管管理办法》起草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特检行业的规范管理,未来将对虚假报告和虚假执业公示(挂证)问题予以严厉打击。四是启动特种设备安全职业责任保险研究。于11月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启动特种设备安全职业责任保险课题研究,希望更好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和协会纽带作用,进一步强化保险的事故预防与风险减量功能。

(二)创新奉献,积极主动做好行业服务工作。

1.用心服务做好行业培训工作。

一是法规标准宣贯。紧盯总局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进展,围绕电梯检验检测、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压力管道型式试验、长输管道定期检验、安全主体责任“两个规定”等法规及相关标准,举办线上线下宣贯活动18期、累计宣贯3400余人次,邀请专家送课上门,满足了大家对法规标准的学习需求;二是首次举办“院所长”培训班。首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负责人高级研修班”于5月在乌鲁木齐市举办,100余名检验机构负责人参加培训,与会专家围绕大家普遍关心的机构核准、法律责任、风险防控、舆情应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内容进行授课答疑,与会代表围绕特检行业面临的改革发展、队伍建设、数智化发展、行业自律、行风建设等话题进行研讨交流,培训效果得到广大学员充分肯定。三是质量管理专题培训。于7月份在大连、西宁两地分别举办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暨内审员专题培训,累计近400名学员参加培训,促进了机构质量管理能力提升。四是新技术推广应用。先后举办起重机械安全状况评价、在用电梯安全评估、承压设备合于使用评价、石化装置基于风险的检验、工业管道不停输检验、导波检测、脉冲涡流检测、埋地管道检测、CIVA无损检测仿真软件等检验检测和评价新技术(非行政许可类)培训10余次,得到行业广泛好评,累计培训803人次。五是举办长输管道无损检测专项培训。根据国家管网集团需要,开展长输油气管道全自动超声AUT和PAUT检测人员专项培训5期,累计培训610人次,较好满足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对特定无损检测人员的需要。六是首次开展储罐检验人员培训与能力评价。为规范检验行为,提高危化品常压储罐检验工作质量,组织编制了团体标准和培训教材,举办了第一期常压储罐检验人员培训与能力评价活动,全国23家单位的5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七是升级远程教育平台。在原远程培训平台基础上,与ATA合作打造了“智汇特检”培训平台,完成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岗前技能培训课程设计和部分课程录制,电梯、管道及起重等专业能力提升课程即将于年内上线,未来将覆盖八大类设备和无损检测,满足全体特检人在线学习需求。八是加快培训教材更新换代。经过多年试用,现行的培训教材多数已不再适应当前形势,为此今年着力加快培训教材的修订工作,探索在机电类专业开展混合式教材试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各类教材编制专家工作会20余次,计划于明年陆续出版12部新版培训教材。九是开展监察人员业务培训。受云南省局委托组织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业务培训班”于9月份在海宁顺利举办,来自云南省16个州市的127名学员参训,重点针对基层人员的短板,用发生在基层监管人员身边的案例进行讲解、交流、示范和答疑,着重提高学员的法规知识水平和执法检查能力,取得良好效果。

2.创新服务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开展检验能力验证。以“争当新时代工匠、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于3月份在广东茂名、福建福州举办了2023年全国特种设备和常压容器检验技术比武暨检验能力验证活动,设置工业管道监督检验、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起重机械定期检验、常压罐车检验及常压储罐检验等5个项目,共有276支队伍600余名选手参赛,活动尽最大可能还原实际检验场景,采用理论知识考核、资料审查、报告质量评判及现场实操等方式,对检验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判,为广大同行搭建了切磋技艺、交流提高的舞台。二是开展技能竞赛。与中国锅炉与锅炉水处理协会、中国热处理行业协会联合组织的首届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安全阀校验和金相检验技能竞赛在南京成功举办,自全国的97支代表队300余名选手同场竞技。本次竞赛设置安全阀校验和金相检验两个工种,其中金相检验分为实验室金相检验与现场金相检验两个组别进行比赛。比赛期间,还开展了安全阀校验技术交流会、安全阀离线校验比对等交流活动,在线视频直播累计超过7500余人次观看,取得良好宣传效果。成功申报参加2022年度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行业技能大赛的胡振龙、李福山、刘淑倩、宋菲菲、彭韵燕和王琪等6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三是协助会员单位组织能力验证活动受委托,承办湖北特检院2023年度检验能力评价与验证活动,设置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起重机械检验2个项目,各有16支队伍共64名队员参赛,助力会员单位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提升检验能力水平。四是举办无损检测实战训练营。为响应会员需求,促进无损检测人员实战技能提升,于9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无损检测人员实际操作与评判能力专项提升培训暨无损检测实战特训营”,来自全国19家机构的30余人参训。本次特训营主要针对UT-Ⅱ或UT-Ⅲ持证人员,重点对常规超声检测(UT)实战能力进行集中训练,训练试件以近几年行业技能大赛中积累的各类型比赛试件为主,邀请理论扎实、实际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帮助学员提高缺陷检出率,增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拓宽了高技能人才的成才渠道,为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发挥了积极作用。

3.推进科技团标工作有序发展。

一是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服务。截止目前,接受5家机构委托,完成11项成果鉴定,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好评。二是完成科技奖重新备案。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要求,提交了年度工作报告,对照《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国科发奖〔2023〕11号),完成对协会科技奖的重新报备工作。三是服务科技协作平台。作为科技协作平台的财务管理机构,协助平台秘书处组织召开了2023年平台理事会,完成了平台上一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和有关报销工作。四是加强标准化工作组的管理和建设。积极推动各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组的规范运行及新设立工作组的建设工作,完成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三个标准化工作组成员的调整或者增补,新成立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信息与智能化等2个标准化工作组,筹备成立安全附件标准化工作组。五是开发实操考试团标标准。针对各省级考试机构在实操考试过程中缺少统一、明确的管理规范等问题,团标委自去年年底启动检验人员、无损检测人员实操考试规程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目前,7项检验员和4项无损检测人员实操考试规程已公开征求意见,力争在春节前完成审查和报批。这11项团标的实施将为各省级考试机构开展人员实操考试的提供标准依据,推动全国人员实操考试统一规范,促进考试工作质量提升。六是做好团体标准制修订工作。秘书处定期敦促在研标准起草组加快工作进度,及时开展立项、征求意见、报批、发布和出版工作。截止目前,新增团标立项19项、征求意见26项;批准发布了考试机构管理与管道、电梯、场车、气瓶、工业锅炉专业领域检验检测技术团体标准共11项。

4.促进无损检测行业转型发展。

一是召开高质量发展论坛。于2月份在广西北海举办“第十九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年会暨2023年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来自全国354家无损检测机构的500余名代表参会,以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围绕无损检测行业实验室认可、无损检测市场需求及央企要求、报告电子化的合法合规性以及无损检测新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话题进行研讨交流,受到参会代表好评。二是举办第二届“仪器装备国际博览会”。在高质量发展论坛期间,还举办了第二届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仪器装备国际博览会,共计54家厂商现场参展,同时还开展了“云上观展”“技术报告”“新品发布”“特协甄选”等线上活动,展出产品200余件,700余人现场参观交流,线上直播间累计观看1.4万人次,展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日益增强。三是发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调研报告(2022)》。报告内容包括机构概况、年度经营情况、辐射安全情况、新技术应用、对行业现状的理解及看法等6部分内容,全面反映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为政府监管和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四是加强无损检测云平台推广应用。云平台自去年上线以来,项目组持续优化功能,不断增强用户体验,加大推广力度,截止目前,云平台共注册单位用户333家,其中试用用户143家,付费单位用户191家,个人账户9308人,出具报告46471份,基本实现了年度推广目标。五是组织行业交流考察。于8月份和11月份,分两批组织69家无损检测机构的100多名代表,分赴中国特检院、宁波特检院、国核电站运行服务公司、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二重(德阳)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考察交流,与各单位就无损检测技术、管理经验、市场发展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考察,参与机构和人数创历史新高。通过开展高质量、高水平的考察调研活动,引领会员企业转型发展,为行业注入新活力。六是开展辐射安全交流。为响应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活动,增强γ射线源使用人员辐射安全意识,于6月份在西安成功举办第一期γ射线探伤辐射事故预防、应急处置培训及应急演练活动,现场100多位代表共同观摩学习,通过培训和演示,提升了现场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推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建设。

一是组织签订自律公约。为推动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无损检测工委会于5月份发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推动建立以自主承诺、同行监督、登记公示为主要方式的行业自主监督管理制度,在各地联席会支持下,目前已超过400家无损检测机构自愿签订行业自律公约。二是开展行业举报调查。根据群众举报,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取证,本年度完成无损检测人员挂证等举报调查12次,及时进行了处理。三是召开行业座谈会。在有关会议期间,组织电梯检测机构、安全阀校验机构、常压容器检验机构开展座谈交流,分析行业现状及问题,开展警示教育,探索在上述领域试点开展等级评价或信用评价工作。

6.积极开展各类行业交流活动。

一是举办首届电梯检验检测交流会。于7月中旬在呼和浩特市举办首届“电梯检验检测与安全管理技术交流会”,近200名代表参会,与会专家围绕电梯智慧化维护保养、电梯物联网技术、电梯智慧监管、老旧电梯评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全技术、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电梯检验检测案例等主题展开交流,全面展示了我国电梯检验检测与安全管理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开展压力管道检验检测交流。压力管道检验工委会于4月份和10月份,在成都和合肥分别举办了“第五届压力管道及储运设备设施安全运行检测评价学术交流会”和“第十六届压力管道及储存设备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讨会”,累计400余人参会,与会代表围绕压力管道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监管、企业管理、安全保障技术等维度探索解决办法、交流先进经验,为推动压力管道检测评价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举办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检测技术应用与评价工委会于5月下旬在福州举办首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500余名代表参会,论坛以“高质量发展 检测新时代”为主题,围绕传统无损检测向现代无损检测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探讨我国特种设备行业面临的无损检测需求、检测难点和热点问题,探索解决办法、交流先进经验;论坛首次开启免费直播,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万人次,行业反响强烈,为推动无损检测技术进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四是组织常压容器检验技术交流。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工委会在7月份组织召开了常压储罐在线智能检验技术研讨会,并精心策划了首届危化品常压容器检验检测技术交流会,该活动将于本月中旬在江苏宜兴举办,预计有500多人参会交流。五是组织安全阀校验技术交流会。分别于5月份、11月份在南京两次举办安全阀校验技术交流研讨活动,推动安全阀在线校验技术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六是恢复开展国际交流。7月份,组织15家会员代表组团赴葡萄牙参加第13届欧洲无损检测大会。会议期间,访问团积极与各国检测行业同行、仪器设备厂商进行交流,调研国际先进检测方法及设备,了解最新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同时,访问团还与俄罗斯、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的行业协会进行深入交流,建立了沟通渠道,形成初步合作意向。七是恢复举办行业文体交流活动。自协会脱钩和三年疫情之后,本年度恢复了行业文体交流活动。与中国围棋协会联合于11月初在杭州成功举办“西奥电梯杯”第五届全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围棋比赛,总计29支代表队、116名选手参加比赛,参赛规模为历史之最。比赛期间,中国围棋协会主席、世界冠军常昊九段亲临比赛现场,为选手加油鼓劲;比赛棋局在 “弈客网”等平台同步直播,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好评。

7.践行使命携手开展公益活动。

一是举办直播带岗活动。3月份举办“春暖特检”直播带岗线上招聘公益活动,中国特检院、广东特检院等8家单位在线发布招聘岗位,累计4000多人在线观看直播,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和机构人才梯队建设。二是开展公益讲座。围绕无损检测新技术应用开展直播公益讲座18期,累计在线观看超过2万人次。三是协助某会员单位开展检验责任险理赔工作,成功获得一次性赔付400万元,积极协助另一会员单位争取检验责任最高额度500万元的赔付。四是开展扶贫帮扶。为支持乡村振兴,2023年协会再次向甘肃礼县等地红十字会捐款13万元,帮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助力澳门电梯安全监管。协助澳门机电工程师学会于8月举办“升降设备安全管理与智慧运营技术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赴澳门介绍内地电梯监管、检验和智慧化的工作经验,促进澳门电梯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六是发布联合倡议。响应国务院安委会和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燃气安全专项整治有关工作要求,与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印发《关于提升城镇燃气安全工作水平的联合倡议》,号召广大检验检测机构和检验检测人员规范检验行为,提高检验质量,提升安全水平。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单位联合向全行业发出“化工物流安全、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联合倡议,助力化工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三)党建引领,持续不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1.持续加强党支部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根据《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文件》要求,制定了协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持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个人自学、集中领学等形式,组织党员深化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和政治根基,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确保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二是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调研。由支部书记牵头,结合工作实际,围绕行业集中反映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分别赴湖北、浙江等地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三是设立党员示范岗。通过设立优秀党员示范岗,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四是开展支部书记讲党课。由支部书记开展《特检机构改革:理论Ÿ进程Ÿ展望》专题党课,中央第十六巡回指导组和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三巡回督导组到会指导,并对协会党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五是开展联合党建。协会党支部与总局特种设备局党支部一同前往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展“联学共建”活动,增强党史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六是加强作风建设。成立纪检小组,设立投诉举报信箱,强化内部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规范党员行为,提高干部素质,为协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持续提升会员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做好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2023年新增会员70家,总会员数达1077家,收取会费88.7万元,会员队伍得到壮大,会员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增强。二是筹备开展理事会换届工作。按照民政部有关规定和协会章程,编制了《会员代表产生选办法》《理事推选办法》等换届程序文件,为明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做好准备工作。三是加强分支机构建设。积极推动科技和国际交流两个工委会的组建工作,筹备成立风险评估与安全评定、电梯检测与评价两个工委会,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四是积极为会员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制作并分发会员宣传品,努力提升会员满意度。

3.持续加强内部规范管理。

一是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秘书处顺利完成了2023年度日常用章、收发文、档案、采购、固定资产等各项行政管理工作,顺利通过民政部年检。二是完善管理制度。修订完善公文、档案、会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促进秘书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行。三是开展员工晋升。根据员工晋升管理办法,对5名员工进行了职级晋升。四是组织开展员工运动会、体检等工会活动,增强员工活力和凝聚力,增进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过去一年里,协会秘书处主动承担作为,大胆创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离不开总局特种设备局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各理事单位、会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在此,我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协会理事会的换届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持续推动特检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大局,为构建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行业智慧和行业力量。

(一)持续做好安全监察支撑工作。

一是持续加强与各级监察机构的沟通联系,建立定期汇报交流机制,按照总局统一部署和各地要求,做好行业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二是发挥人员公示系统的行业管理作用,通过机制创新、数据挖掘等手段,实现执业机构在册人员的动态管控和风险预警,遏制人员“挂证”等不良风气,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手段。三是全面推进机考和全国统考工作,进一步优化机考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按照总局特种设备局统一部署,在检验人员考试工作中推行全国统考,在无损检测人员考试中试点开展全国统考,探索建立试卷难度考前评估机制,促进人员考试规范发展和公平公正。四是继续做好证后监督抽查工作,积极承接各级监察机构委托的证后监督抽查、检验质量抽查等技术服务项目。

(二)持续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创新基础培训模式,加快“智汇特检”远程培训平台上线服务,推出电梯、管道、起重、气瓶、锅炉、容器等专业精品课程,推出系列精品培训教材、培养特检名师,让学员系统学习各专业课程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最大限度降低培训学习的成本,满足新时代特检人在线学习的需求。二是做好行业技术培训工作。根据行业需求,适时开展法规标准宣贯、新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针对当前燃气安全整治、电梯安全筑底等工作需要,重点做好埋地管道检验检测、老旧设备(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安全评估、常压容器检验等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价工作。三是积极做好人员技能竞赛、能力验证和技术比对工作。推动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的长效工作机制,在人社部申报开展第七届特种设备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无损检测、金相检验、安全阀校验技能大赛,组织第三届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开展工业锅炉、公用管道、气瓶、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等专业的能力验证,促进人员技能水平持续稳定和不断提高。

(三)持续促进行业科技标准升级。

一是加快成立科技工委会,开展科研骨干人员专题培训,启动协会科技项目,开展第六届协会科技奖评选,促进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二是鼓励特检机构加强科研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单位加快省部级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增强行业科研实力。三是加强政策理论研究,围绕目录外特种设备监管、超期服役特种设备监管、特种设备职业责任保险、特检机构和人员供需平衡、行业自律与监督机制、人员考试与鉴定评审收费等方面的政策理论和体制机制开展“软课题”研究,支撑有关法规文件修订,引领服务行业发展。四是重点围绕涉氢特种设备、危化品常压容器、安全附件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应用推广等领域工作需要,研制一批急需技术标准,规范检验检测行为、提高工作质量、规避责任风险。五是聚集行业数智化发展需要,加快《特种设备 数据资产管理 通用要求》《特种设备数据采集规范》等团标研制工作,以标准创新,引领推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与“云大物移智”等技术融合发展,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六是拓宽服务渠道和领域,突破协会现有业务范围,探索建立公益性协会全资子公司的服务新模式,加快国外先进检测仪器装备引进推广,帮助有需要的会员单位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四)持续推动行业自律水平提升。

一是根据总局特种设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领域行风建设有关部署,加强宣传引导、加强行风监督,不断提升行业自律水平。二是配合总局开展检验检测机构专项整治,加强对虚假报告、虚假执业(人员挂证)等问题的打击力度。三持续推进无损检测行业自律公约签订工作,规范从业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促进无损检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加快储罐、罐车检验机构和检验人员能力评价团标研制工作,尽快开展人员培训和评价,推进常压容器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五是加快电梯检测与评价工委会的组建工作,抓紧研制电梯检测机构和安全阀校验机构评价团体标准,推动上述领域自律机制建设。

(五)持续提升内部治理和服务水平。

一是加强党建引领,不断增强协会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党支部建设。二是持续加强内部制度建设,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推行新的管理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规范运行。三是增强核心实力,加强考试题库、培训教材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建设管理力度;健全专家管理制度,实现专家遴选、培养和评价的科学管理机制,加速选拔培养中青年专家。四是按照民政部和中央社会工作部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换届准备工作,确保第七届会员大会如期顺利召开。

同志们!新的一年,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各项工作依然繁重复杂,让我们齐心协力、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着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全力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户单位: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开户银行:交通银行北京和平里支行

账  号:110060224018010003152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26号四层

邮编:100029       E-MAIL:casei@casei.org.cn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10-59068824

京ICP备1405374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253号

微信公众号

CASEI-CASEI